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25的文章

奧本海默母校|一所英國人創立的德國大學哥廷根

圖片
【漢諾瓦(Hannover)】   一直以來想寫一篇大學史,介紹自己的畢業母校——哥廷根大學(Universität Göttingen)。   由於歷史背景太過複雜,搔首踟躕,不知從何開始寫起,遂一直未動筆。直到去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崩逝,又適逢上個月《奧本海默》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,女王崩逝讓我有了寫漢諾瓦王朝的動力,奧本海默讓我有了寫哥廷根大學的決心,醖釀了好長一段時期的「大學史」,終於呼之欲出。   漢諾瓦這個國家在歐洲史上極爲特殊,沒錯!請大家看清楚,它原本是個國家,位於今天德國北部。熟悉英國史的人都知道,英國王室有很長一段時期稱爲漢諾瓦王朝,那是因爲它的主子放下家業,去了英國、當了別人家的國王,從此漢諾瓦便與不列顛組成了共主邦聯(personal union)。   何爲共主邦聯?就是同一個君主同時統治一個以上的國家,雖然是以同一個人爲統治者,但各自有自己的領土、政府與人民,基本上目前的大不列顛依舊是一種以共主形式存在的政治體。   居住在澳洲時,經常聽澳洲人談起獨立的問題,難道澳洲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?正是如此!澳洲雖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但嚴格說來,它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,而是臣屬於英國王權之下的國家。   然而,德國人何以當上英國國王?隨後又在自己的故鄉建立了一所「英式」大學?追本溯源,就要從漢諾瓦如何與不列顛共主説起? 【亨利八世與英國國教】   這段歷史竟可追溯到亨利八世與他那六個老婆。    1533年亨利八世與情婦安·博林秘密結婚,英國教會便找到了這個好機會,藉機脫離羅馬教廷,緊接著宣佈國王與西班牙公主凱薩琳的婚姻無效、與博林的婚姻具有合法性。   羅馬教廷不甘示弱,便將亨利八世驅出教會,是為英國宗教改革之始。   若不是亨利八世千方百計地想要離婚,英國也不會進行宗教改革,掀起持續一百多年的新舊教衝突,而漢諾瓦這家人也不會進駐英倫三島。   爲了終止新舊教之爭,爲了鞏固英國國教在英國的地位(又譯為聖公會),又想讓英國王位繼承問題永遠遠離宗教改革的腥風血雨,杜絕天主教徒入嗣爲王。於是,英國國會通過一項關鍵性的法案,稱爲《1701年嗣位法令》(英語:Act of Settlement 1701)。   其中規定英國王位嗣位者必須是為新教徒,禁止天主教徒入嗣爲英國國王,英倫最後一位本土女王安妮,若在有生之年未能誕下子嗣,英國王位將由詹姆士一世的外...

入選編輯嚴選

圖片
  《奧本海默母校|一所英國人創立的德國大學哥廷根》 這麽硬的文章,居然會得到編輯的青睞 感到非常地意外 沒人氣,賣相也不好 怎麽不是我偏愛的那幾篇呢 其實我還有幾所大學想寫 言歸正傳,請格友多多點閱捧場 文章連結︰ 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6211be4fd89780001d9f71a

兒子正在練習的小提琴名曲

圖片
  兒子在學校學了兩年多的小提琴(因疫情學校關門而中斷一年),升八年級之後,開始拉一些名曲,在這裏做一個總整理。這些影片並非兒子所演奏,而是爲了幫助兒子練習而找到的錄音。方格子有釘文功能,將來會陸續加入。 2023/24學年︰ 1. Rieding: Violin Concerto in B Minor Op. 35 (I. Mov) Allegro Moderato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J0eV1D6N8w&t=194s 2. Rieding: Violin Concerto in B Minor Op. 35 (III. Mov) Allegro Moderato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NRRgRBX_dA 3. Pacelbel: Canon in D Major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txC5dNr7QU 4. Vivaldi: Violin Concerto in G major, RV 310 (Slow Practice)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WgDIsyoOgE 5. Rieding: Concertino op. 21 in a-Minor in Hungarian Style for violin + piano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psUOlYurlk 6.長月燼明主題曲《黑月光》︰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rCo4gEgEHm0 7. What a youth,電影《殉情記》主題曲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hBs027a-g8 2024/25學年︰ 1. Rieding: Concertino op. 25 in D major for violin + piano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toODKm0oyU 2. Vivaldi: Concerto in a minor op. 3 RV 356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F5BKlm0u...

婦女節徵文揭曉

圖片
  1. 後知後覺的我,剛剛發現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婦女節徵文活動,自己竟然意外被選上了 一開始壓根沒意識到這個活動 直到看到版友們都紛紛投向懷抱,才引起我的注意 這……到底是什麽樣的盛會?我也趕緊去瞧瞧 依主題來看,第一個念頭便想到的是自己過去寫的那些女王們 於是趕緊努力趕工,結果因爲女王太多了,要一一道來,趕不上截稿日期 只好先把自己的阿媽給請出來壯壯聲勢 結果呢!阿媽的魅力果然遠遠超越歐洲女王們 我阿媽到底如何厲害? 請大家點閱便分曉︰《阿媽|一個大觀園裏走出來的閨秀,走過一段民主凍蒜的台灣簡史》 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60445cefd89780001058259 得獎名單請看這裏︰ 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5e7e919fd8978000132e36f 2. 與此同時,迎來了第三十次入選【即時精選】 點閱率、追蹤者不多的我,卻有幸頻頻入選 到2024/4/9爲止,一共發表64篇(扣除1篇重複的活動文) 達成率約47.6% 第三十篇《薇亦柔止|作爲一個書寫的存在》︰ https://vocus.cc/article/660956ddfd897800012b9cb0

薇亦柔止|作爲一個書寫的存在

圖片
【日誌虎媽】 孩子年幼時,勤寫部落格,記錄孩子的成長點滴,沉浸於初爲人母的喜悅,兒子入學後,甚至還與學障協會掀起了資優學障論戰,曾經一日之中擊點率破十六萬人次,當時使用Moria這個筆名。 Moria是亞伯拉罕獻祭以撒之地,中文音譯為摩利亞山(創世紀22:1-14),是日後的錫安山,所羅門王建造神殿之地(歷代記下3:1)。育兒時,心懷亞伯拉罕獻子之心,想以兒子的成長經歷爲例,想為廣大群衆盡點綿薄之力,提供「英德中三語教育」的經驗談。 然而,經營教養文卻有個極大的缺點,筆戰太多,應接不暇。再者,雖説母親是終身職,任期無限,沒有退休卸任的一天,但孩子終究會長大。漸漸地不再需要母親的教養,能夠記載分享的事情,也就逐步減少。 四年前便尋思轉往文學創作一途。 【武俠阿紫】 三年前寫了一部小説,想找個地方安放小説,同時想找個與自己文風接近的筆名,於是想起了少女時代,曾爲自己取個古風唯美的筆名,出自詩經,國學況味深濃,暗合自己文風。 當年那個筆名便是柔止。 之所以會取柔止這個筆名,是因爲强勢的我,被男友虐稱爲阿紫。身爲恰查某的我,怎肯讓衆人厭的名號冠在自己身上,當然是要將阿紫美化一番嘍。 於是阿紫變成了阿止。 正巧詩經《采薇》有一句︰「采薇,采薇,薇亦柔止。」 於是取柔止的柔媚多情、欲言又止,這兩個字正巧適合寫情書。 這段過去確實是很言情。 【詩經采薇】 當年還曾讀到書上寫著,《采薇》最後的三十二字,是全《詩經》最美的詩句,尤其是其中的前半段,當時不解其意,後來才知道,原來《世説新語》中,曾經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(文學五十二)︰ 謝公因子弟集聚,問毛詩何句最佳?遏稱曰:「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;今我來思,雨雪霏霏。」 遏是謝玄,謝安之侄,謝道韞之弟,爲何他會説這四句最美? 少年輕狂的我並不甚明白。 回首前塵,一路走來,自己人生的軌道與心境,竟然意外暗合《采薇》這首詩,直到現在才明白,爲何謝玄說這四句最美?而這四句之後的十六個字︰「行道遲遲,載飢載渴,我心傷悲,莫知我哀。」 更是精闢入理。 人到中年,歷經世間滄桑,我卻要說,《采薇》最後這三十二字中,前四句最美,後四句最悲。《采薇》不僅是一首悲悼戰爭的悲詩,道盡一個遊子離家的蒼涼與無奈,它還是我個人的人生寫照。 於是,將以前的柔止改爲︰薇亦柔止。 【薇亦柔止】 薇亦柔止四字聽起來唯美浪漫,其實蘊藏著一首人生悲歌︰「采薇采薇,薇亦柔止,曰歸...

菲利普親王精神失常的母親

圖片
  伊莉莎白二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,在「嫁入」英國王室之前的身份是希臘與丹麥王子,頂著如此耀眼的頭銜,在金光閃爍的白金漢宮中,他的原生家庭卻是英國王室極力隱瞞的最高機密。   爲何?他的父母是誰? 【父系】   父親安德烈王子,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(Christian XI.)的孫子、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兒子,克里斯蒂安九世的次子被選立爲希臘國王,因此菲利普親王既是希臘王子,同時也是丹麥王子。   而伊莉莎白的曾祖母(英王愛德華七世的皇后),是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女兒,所以女王也是克里斯蒂安九世後代。不愧是王室,找的對象都是金童玉女,血緣高貴之人。既然走的是表兄妹通婚的傳統路線,菲利普親王的出身背景必須與伊莉莎白等同,他絕對配得上女儲君,爲何他的家世會成爲王室秘辛?   他的母親又是誰? 【母系】   親王的母親是愛麗絲公主(Alice von Battenberg),出生於溫莎堡,分娩時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曾經親自到場,由此看來,菲利普親王與英國王室血緣關係匪淺,他與妻子伊莉莎白皆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。   而愛麗絲的外婆,是爲維多利亞女王的次女(攜帶血友病基因的愛麗絲公主,請參考拙作《維多利亞女王與血友病》),嫁到德國黑森後,不幸染白喉早逝,留下幾個年幼的子女,因此公主的母親由維多利亞女王撫養成人,日後嫁給鼎鼎大名的海軍元帥,路德維希(Ludwig von Battenberg),他卻是個德國人。 【親王的姓氏】   一戰時,元帥接受英王喬治五世的建議,將Battenberg改為Mountbatten,大戰時英國人提出嚴厲的質疑︰一個德國元帥如能打贏德國軍隊?於是,元帥將德語的Berg(山)翻譯成英語的Mount,Mountbatten這個姓氏就這樣在歷史上誕生了,中文通譯為蒙巴頓。日後,菲利普與女王結合,援用母親的姓氏,於是蒙巴頓結合溫莎,成了今天英國王室的姓氏︰ Mountbatten-Windsor 【婚配希臘王子】   愛麗絲出世不久,便被人發現她是天生耳聾,經過父母悉心教導後,她學會了讀寫英文與德文,並能辨識這兩種語言的唇語,也能流利地以這兩種語言表達,日後還學會了法文與希臘文。   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時,由於皇后是丹麥公主,皇后的娘家人自是前來英國觀禮,皇后的弟弟喬治一世,繼任希臘國王,也偕同家人參加加冕典禮。清純的愛麗絲公主,即刻吸引了國王的小兒子安德...

維多利亞女王全家福

圖片
   這張照片是維多利亞女王(前排中)與子孫們,在一次婚禮中難得的家族合照,婚禮舉行於1894年德國科堡(Coburg)。   這張照片特別的地方是,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國的三國君主同時現身,皆以親屬的身份出席這場婚禮,這是一場家族聚會的留影,彌足珍貴。   一戰參戰國君王分別是︰德皇威廉二世(前排左一)、俄羅斯沙皇尼古拉斯二世(二排左一)與英王喬治五世(三排左一)。   婚禮是女王兩個孫子的結合︰新娘是女王的孫女,阿爾弗雷德王子(Prince Alfred最後排右一)的女兒,新郎是女王的外孫,愛麗絲公主的長子。   身爲男方與女方的大家長,高齡女王依然不辭辛勞、前往德國出席婚禮。由於阿爾弗雷德王子,繼承伯父(艾伯特親王的兄長)在德國的爵位,早在幾年前全家移民德國,成爲薩克森-科堡-哥達公爵,因此這場婚禮在德國科堡舉行。   女王坐在前排中間,她左側坐的是翹鬍子德皇威廉二世,右側坐的是德皇的母親,維多利亞長公主(Royal Princess Victoria)。  女王身後第一排最左側、立的是未來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與其未婚妻,倆人可謂下一場婚禮的預告。尼古拉斯的姑母是新娘的母親(女王的二媳婦),他的姨母則是女王的大媳婦(未來的英國皇后),尼古拉斯便代表俄羅斯皇室前往德國參加婚禮,並在婚禮期間與表妹訂下婚約。未來的沙后恰巧是新郎的妹妹艾莉克斯公主(Alix von Hessen-Darmstadt),既是日後受到顛僧拉斯普丁蠱惑的亞歷山卓皇后(嫁入俄羅斯的皇后一律改信東正教,並以教名為名)。   尼古拉斯身後站的是女王的繼承人愛德華七世夫婦,王儲夫婦後面站的才是,與尼古拉斯面貌極爲相似的喬治五世。   總結來説︰尼古拉斯二世與喬治五世是姨表兄弟,喬治五世與德皇威廉二世是姑表兄弟。   在這一個時間點,威廉已經登基為帝,身爲統治者與長孫,地位僅次於女王,相形之下,另外兩位參戰國君主還未繼位,連舅舅愛德華七世都還是儲君,因此德皇是所有的男賓中,唯一有椅子坐的原因?   欸!該讓座給母舅啦!   這家人在如此融洽的氣氛中,大家都未曾預見,日後,他們會在戰場上,以兵戎相見吧? 《 維多利亞女王全家福 》—來自薇亦柔止的沙龍